取下前置面板面罩,里面是 4 个 3.5 英寸硬盘位,虽然说为了压缩体积,采用了 2+2 横置硬盘设计,但依旧保留了硬盘滑轨螺丝和硬盘快装卡扣,细节拉满。机器很好拆开,拧掉机箱背部两颗蓝色手拧螺丝,向外轻轻一推,取下面罩,机器内部映入眼帘。接着拧下背板的两颗黑色固定螺丝,可将主板从机箱里横向拉出,方便更换硬件。CPU,LGA1151 接口,因为我购买的是低配,自带的 CPU 型号为 G5420。在机身左侧为内存插槽,最大支持 2 x 32GB DDR4 2666 ECC 内存。主板上,还有 1 个 PCIe Gen3 插槽,1 个板载内置 USB 2.0 接口。由于机身内部空间有限,PCIe 插槽仅支持半高卡,可以安装显卡或者其他扩展卡。
选用 PGF 也是为了好看,感觉这卡的外观和这款机箱还挺搭的。另还给到有大量的 RGB 灯光性能(通过索泰自家的FireStorm实现灯光的控制,亦可选择灯光线,连接主板灯光同步)。鬼斧电源仓采用 MESH 网面设计,且支持翻开,便于电源的安装与模组线的拔插,且具备一定的透视效果,搭配电源选用的是海韵 PRIME 旗舰金 850W ,好看够用,采用全模组电,全日系电容,四代温控风扇启动,具备 12 年质保等。机箱菊花及背线效果展示,虽然机箱搭配有档线盖设计,但因为用了霓虹线,较占用空间,也没有后配定制线,所以基本也就不适用了,实际走线效果还撮合,能盖上侧板即可。
耳塞本身看起来像一个闪亮的小鹅卵石,有一个微小的茎,通向硅胶耳塞。其光滑的外表面是触摸感应的,并热情地响应你的手指。但它确实拾取了相当一部分指纹和污迹。虽然Buds2并不完全是我所说的时尚,但它肯定是小巧而谨慎的。当你戴上它们时,它们不会粗鲁地突出。事实上,人们甚至可能不知道你戴着耳塞。与Buds +一样,Buds2的防水等级为IPX2,这意味着它们仅具有防汗性。你可能甚至不想在毛毛雨中戴它们。在每个耳塞内部,有三个麦克风和一个内置的语音拾取单元,用于清晰通话。此外,三个麦克风中的两个可检测环境噪声,而其ANC技术可阻挡不需要的声音。
更不用说,AirPods 3能够清楚地听到我的声音,正如其他人所报道的那样,无论我是在外面杂货店还是在家中的视频通话中。但不利的一面是,AirPods 3缺乏仅在AirPods Pro中的主动降噪(ANC)。鉴于其半开放式设计,这是可以预料的,因为ANC需要耳塞才能正常工作。因此,Apple允许你在舒适性或ANC之间进行选择。AirPods 3 在充满电后,其额定聆听时间最长可达 6 小时(无空间音频),充电盒可再增加 24 小时。打开空间音频后,AirPods 3 的额定续航时间可维持 5 小时。

当然机箱在下单一个月之后就收到了,当时开箱看到实物之后,感叹到这用料相比大厂机箱也太舍得了吧,怪不得这么贵(bushi),随之就组装了机器,使用起来,但后来因为耐不住折腾的性格,就拆掉了,箱子也随之吃灰了一段时间。相对简约的情况下,更大化增加机箱的风道流通下机箱的体积是11升,船长给到了三个机箱版本,分别为三槽,v2b2版,普通版,这里选择的是普通版本+玻璃侧板307*140*251。由于机器本身仅支持240水冷。在配置功耗发热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这选择到一块微信MSI的Z490I 和一颗Intel 10600K,安装好水冷扣具以及硬盘后放置到机箱内部。

在一个已经充斥着无数品牌真无线入耳式耳机 (TWH) 的市场中,丹麦音频品牌 Jabra 必须拿出一些东西来将自己与其他品牌区分开来。旗舰Elite 7 Pro就在这里,它配备了6mm扬声器,可实现最佳音频输出,并具有HearThrough功能的可调节主动降噪(ANC)。此功能使用内置麦克风来拾取你周围的声音并播放给你听,而无需你取下单个耳塞。Elite 7 Pro 采用多传感器语音技术,包括四个麦克风、骨传导和 Jabra 算法,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在重要的客户通话中听到你的声音。

装好显卡,再装回侧板,非常简单地装好就能用了,这个机器作为准系统来说易用性属于中等偏上,比较麻烦的是开盖装内存硬盘,不过现在好像也有自带内存硬盘的定制版本,可以免去这些问题到手就用,开机,NUC12extreme飞龙峡谷也是有灯光的,默认是单色RGB,实际是支持彩色RGB的,但是需要在系统里装软件来调整。个人觉得还行,比之前蓝骷髅+大红眼好看多了,不喜欢的话直接按一下底部开关就能关掉。他的前面板其实是可以不开机盖拆下来的,所以能自己定制图案,简单看一下配置,CPU方面,使用8个p核和4个e核的i7 12700正式版,标准LGA1700插槽,可以自己换。Extreme版本使用的Z690芯片组,而ProX版本使用的就是工作站的W680了,所以Extreme版本感觉是semi-pro,有工作站属性,但打游戏也没问题。

网卡为AX211,最新最强的intelWIFI6E无线网卡,有线网卡用的是Marvell的10Gbps万兆网卡,属于是非常强力的网络硬件配置,这个体积的ITX主板没有这么强的网络配置,要插卡体积就超了,只有原厂NUC能达到。CPU-Z和cinebench的测试,非常强悍的单核能力保证了12700的日常使用体验不会很差,8p+4e核心设计的多核能力也不差,一些Vray的测试,这个机器的主要用途除了游戏之外,还有一些工作站属性,作为试渲染机来说这个性能也是合格的,硬盘m.2 pcie4.0速度和USB-A接口的速度都是达标的。

新客好礼送不停,用户中心一键申领

美联储动态牵动市场,美国CPI、非农推波助澜,行情重头戏接连上演,金银布局正当时!

新客开户有礼,每人畅享$5万高额!

叠加$28点差回赠,交易成本全行至低!

“首笔+交易”福利双响,$5/手天天到账
开 户 一 重 礼
交 易 二 重 礼
劲爆行情提前埋伏,黄金多空一网打尽
上课中
 
青年上面为一块黑色的磁吸面板,边缘有一个小小的红色Segotep布面标签,既美观又可以方便揭开面板。面板上有“斜杠”的散热开孔,内有防尘滤网,风格和“斜杠青年”的名字呼应。上面的金属部分也有“斜杠”元素的通风口。下面为和上面同样风格的磁吸面板,同样有散热开孔和防尘滤网,以及Logo布签。底部有三个橡胶脚垫,两个三角状和一个一字型的,美观倒是美观,放置容易摇晃。青年背部是整块的铝合金,并针对水冷排和电源散热进行大面积的斜纹镂空,契合了“斜杠”的风格。右上方有为电源线材预留的走线口。 由于这台机器国内折腾的人比较少,这里的拆解内容,应该少有的比较详细的版本了。趁着分解Corsair One,升级了12代平台,直接和最高配置i300看齐。不过因为个人操作系统需求,特别定制AMD RX6900 XT显卡散热模块替换Nvidia RTX3080,并且借助OpenCore,把主机彻底“黑”掉,实现黑帆+黑苹果的体验。这台Corsair One从飘扬过海,初露端倪,到现在被从内部彻底摸透,并升级替换了大部分零件。Corsair One虽然是的一体主机,但还是给拆解做了很好的设计。机箱拆解的方形按键位于机箱背面上部,用力按下即可开启拆解之旅。 90mm风扇,采用定制11片静霜扇叶,支持风扇智能启停,中间的风扇罩还有蓝色装饰。分形工艺 Lumen S24,包装正面有产品照片。冷头部分,非常有设计感,整个顶盖带有灯效,右侧为分型工艺logo。 分体水: 12年前装机的时候,基本都是风冷,随着CPU GPU功率的攀升,AIO, 分体水的主机越来越流行,所以我也不能免俗的要“上水”。之前在客厅HTPC的更新上用过一块EVGA的2080ti Kingpin, 也算是体验过显卡AIO了,本着不断挑战自我,尝试新事物的心态,决定试一下分体水。软管:作为水冷新手,第一次尝试水冷安装的我,并不想太过挑战自己对水路规划的理解,所以决定使用EK的ZMT软管而没有选择硬管,这样便于安装,维护。 中国提供的黑色版i5-12490F性价比还是很高的,1000块的价格与有核显的12400价格差不多。而且毕竟是中国提供版本,在主频上提升到了4.6GHz,L3级缓存也是达到了20MB,TDP 依旧是65W设计。最近12490F也是火了一把,随着一众支持非K处理器超频的B660上市。轮大也给出了详细的超频教程,可以超频到5GHz使用的12490F也是让我有些跃跃欲试。显卡选择了AMD之前更新的RDNA2架构的,6X50XT系列显卡。我这里考虑黑色的配色选择的是XFX的 RX 6650XT 海外版OC,游戏频率2523MHz,峰值频率2694MHz。 8GB GDDR6显存设计。散热方面采用3个8cm风扇设计,显卡尺寸274x114x50mm设计。 供电方面需要是8+8pin,大芯片显卡的峰值功耗较高,普通版的RTX 3080的TGP功耗是320W,而12GB版本的TGP功耗提高到了350W,安全起见还是750W电源起步比较好。卡厚度明显超过2槽,接近3槽。内部采用了16+3相数字供电,对于索泰的次旗舰显卡就不用担心供电用料了。从前端可以看到有5根镀镍的复合热管。其实在核心部分还有2根成U型,没有贯穿到前端,即一共有7根镀镍的复合热管。显卡背面采用了黑色的铝合金背板,上面能看到“天启之翼”的图案,镂空部分是2个小风扇的安装位置。附赠两个“天启之翼”小风扇,安装后可以加强背面的散热,同时自带RGB灯效也使得这张显卡三面都具备了光效。这样整个显卡将有5个风扇!缺点就是小风扇供电线需要连接到显卡侧面LOGO的上方,外露的供电线有些不美观。 从这款显卡型号名RTX3080-O10G-NOCTUA中不难看出这仍是一款以10GB版RTX 3080为基础的显卡。 在性能选项上也仍控制在双8-pin PCIe供电接口的范围内, 默认功耗限制340W, 可解锁至375W。 加速频率设定在1785MHz。 板载性能和安静两组BIOS设定的设计继续保留。散热主体。 万万没想到的是, 尽管外侧看来三围和联名款RTX 3070相同,这次联名款的RTX 3080 其实并没有沿用之前的散热, 而是完全重制了一套新的散热片主体。 其设计比较接近于对TUF Gaming RTX 3080系列的散热进行加厚, 并填补了原本留给独立的显存散热模块的空间。 可谓诚意满满。相比联名款RTX 3070, 这次RTX 3080的散热片则重新回归两段式的散热片布局。 核心底座区域亦完整精确覆盖了高发热的GDDR6X显存区。整组散热器搭载6根6mm热管。 最中心位置的三条热管在近核心侧的散热片位置先以C型弯折并彻底贯通, 以更充分地利用该组散热片的面积。 测试卡以默认的功耗,频率和风扇设定设置运作。性能测试为3DMark标准六件套,分贝计置位见前文测试平台照,取大致读数(约有1dBA波动误差)。功耗计插座取压力与待机测试中近稳定状态的大致读数(约有5~10W波动误差)。表内附带显卡标称的频率设定和功耗墙设置,以及测试中实际检测到的最高核心加速频率等数据供参照对比。由于这款显卡本身仅拥有双8-pin供电搭配340W的默认功耗墙和1785MHz的加速频率,性能标定并不算激进, 在性能也接近于其原型TUF Gaming RTX 3080的表现。 两档BIOS的风扇转速差异较大, 也使温差带来的实际加速频率的差异反映在跑分之中。 华硕 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外观设计延续了上一代产品,但也有不少更新的地方,更具科技感。主板接口保护罩,兼顾散热功能,上面印有Strix字样,还有文字和图形装饰。供电散热片部分,规模非常大,整体做了镀镍黑化处理,表面有波浪式鳍片设计,增加散热能力。Intel LGA 1700 CPU插座,支持第12代Core处理器。DIGI+VRM数字供电为11相供电设计。双DDR5内存插槽,搭配第12代Core处理器标称支持双通道DDR5-4800,最大64GB (2 × 32GB) 容量,标称超频达到6200MHz+。主板背面,带有一个M.2插槽,PCB上还印刷了一个ROG logo。金士顿 FURY Beast 32GB DDR5 5200。讯景 AMD Radeon RX 6500 XT 4GB 海外版,双风扇设计,采用了2把100mm直径的13片叶片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