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这只镜头的锐利程度,我们提供了样张100%放大后的局部截图展示。测试时我们使用了实际场景而非测试表,我们将镜头安装在S1R上,并将后者固定在了稳固的三脚架上。拍摄时我们使用了自拍模式,后期仅进行了一些轻微的色调调整以适应拍摄期间自然光的变化。测试后发现,镜头在光圈全开时的中心和边缘都具备了优秀的锐度,在f/1.8和f/8之间时则非常突出,在f/11和f/16之间时,全幅的锐度由于衍射而开始下降。
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是松下Lumix S系列全画幅无反相机系统中最早推出的一只大光圈标准定焦镜头。这支镜头具有f/1.4的超大光圈,采用双对焦系统设计并结合了线性与步进式两种对焦马达,镜头能够以480fps的速度提供快速且近乎静音的自动对焦表现,而其内置的11片圆形光圈叶片,则有助于实现更平滑的焦外效果。除此之外,镜头44cm的最近对焦距离、传统的光圈环和天气密封特性,也使得其在易用性上能够有出色表现。镜头采用了11组13片的光学结构,内含两片非球面镜片和三片ED镜片,使其成为了松下S1/S1R系统中目前最贵的镜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PhotographyBlog是如何评价这款镜头的。
Elite 7 pro在ANC开启的情况下具有稳定的30小时电池续航时间(耳机有9小时,充电盒有额外21小时),并且充电盒本身可以通过Qi兼容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配套应用程序在音频、语音助手、按钮控件上提供了丰富的可定制性,并且使用起来很直观。Elite 7 Pro的通话质量通过骨传导技术得到增强。Elite 7 Pro是具有丰富高端功能的无线耳机,我喜欢它的通话质量和佩戴安全性。它们的合身性对我来说是完美的,这要归功于耳机的紧凑尺寸,轻巧的重量和时尚的外观。Jabra 声称,它们使用来自62,000次耳朵扫描的数据来设计耳机内部的弯曲形状,所以我相信它们具有高度的贴合。
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是迄今为止松下推出的唯一一款未配备光学防抖功能的新型Lumix S镜头,因此镜头上也没有提供控制该功能的拨杆。不过,松下Lumix S1R相机自带的机身防抖系统,在搭配该镜头时可提供5.5档的防抖性能,除此之外,镜头还配备有一个橡胶材质的宽大对焦环。请注意,即使选择了自动对焦模式,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也能够提供全时手动对焦。在自动对焦方面,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表现得非常迅速,在搭配S1R相机进行测试时,大约只需要0.05秒即可锁定拍摄对象。我们并没有经历太多的迟滞感,无论是在光线好或者光线坏的情况下,这只镜头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里都能够准确地对焦,这得益于S1R相机令人难以置信的-6EV弱光对焦能力。镜头的对焦马达几乎完全没有声音,使得其非常适合作为视频镜头进行使用。
音质的一部分取决于噪音消除,打开降噪时音质明显更加出色,我们可以通过挤压AirPods Pro的手柄来打开它,或者通过进入iPhone的音量部分并滑动到左侧图标进行调整。苹果在AirPods Pro中放置了两个麦克风,可以进行内部和外部声音分析。前者将监视耳朵中的音频质量,以查看我们正在播放的音乐是否听起来正常,并使用算法进行相应的更改。后者抵消了背景声音,创造了一个更加宁静的聆听环境。AirPods Pro的降噪功能在火车上效果特别好,模式打开和关闭时的差异特别明显。AirPods Pro具有空间音频功能,可以将沉浸式音频带入真无线耳机。
为了确保FWD-02 Sport能够稳定地留在我们的耳朵里,阿迪达斯选择了翼尖式设计。这些硅胶翼尖是可拆卸的,盒子里有四组额外的翼尖,可以确保它们舒适地放在耳朵内。我尝试了几个尺寸,重要的是,在长时间的锻炼中,这些翼尖不会滑落或让人不舒服。阿迪达斯还使用硅胶耳塞来获得良好的声音密封,同样,总共有四套,以确保我们可以获得最佳贴合度。耳机本身在耳朵里感觉相对较轻。耳机的外表面有一个很好的抓地力,它们看起来非常结实。阿迪达斯为它们设置了IPX5防水等级,这使得它们能够处理一些汗水和小雨,但是市场上有一些具有更高IP等级的运动耳机,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和汗水。
徕卡相机从诞生至今就一直与街头摄影和新闻摄影紧密相连,所以第二代的Q系列相机也非常适合这些人群来使用,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新机的28mm F1.7 Summilux镜头不仅成像清晰锐利,而且在低光照条件下也可以稳定地进行手持拍摄。相机提供了两种设置自动对焦区域的方式,包括通过触摸屏操作或通过后部的四向拨杆来操作。无论选择哪种,对焦点的移动和自动对焦的整体响应速度都非常出色。使用徕卡Q2时,我们其实无需使用触控对焦选项,只需使用方向键即可。如果你是一个更加纯粹的拍摄者,那就可以继续移步到手动对焦,镜头的对焦环有着很好的阻尼,使用起来非常令人愉悦。相机还提供了两种对焦辅助工具:自动放大和峰值对焦,此外,镜筒上还有一个超焦距刻度。
对于街头摄影师来说,很重要的是最好能无声无息地进行拍摄。 徕卡Q2的叶片式快门几乎做到了完全静音,而它的电子快门则是彻彻底底的静音,相应的,前者可以提供最高1/2000秒的闪光同步。尽管没有弹出式闪光灯,但Q2支持通过热靴连接独立式闪光灯。Q2采用了全新的368万画点OLED电子取景器,与前代产品相比,其在细节和色彩还原方面有重大进步,而新机的3英寸104万画点触摸屏也很不错,只是没有翻转屏限制了拍摄角度。
使用 Jabra Sound Plus 应用程序,我们可以使用滑块调整高级 ANC,将其从完全降噪转换为完全 HearThrough(一种透明模式,可让我们听到外部世界的声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模式。我们还可以通过单击左侧耳机上的物理按钮在 ANC 和 HearThrough 之间切换。许多人更喜欢这些物理控制按钮,而不是大多数耳机上的触摸控件,我也喜欢它们。我们可以在适用于iOS和Android的Jabra的Sound Plus应用程序中使用均衡器,它可以让我们调整声音配置文件。Elite 85t具有多点蓝牙配对功能,可让我们同时连接两个设备,并在它们之间自由交换音频。
触摸控件响应迅速且效果良好,我还应该注意到索尼的透明模式听起来更自然,现在更接近Apple AirPods Pro出色的透明模式。最好的透明模式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好像没有戴耳机一样。降噪功能令人印象深刻,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它绝对是XM3的改进,并且拥有同类产品中最好的真无线降噪功能。索尼表示,WF-1000XM4有一个名为V1的新定制芯片组,可以处理声音和降噪,它似乎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噪方面。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是一款出色的真无线耳机,尤其是在声音和降噪功能方面,这是目前无线耳机中最好的耳机之一。在性能方面,它们显然真无线市场占有一席之地。Bose的主动降噪特别出色,但索尼和其他公司近年来已经提升了他们的降噪标准。这款耳机的降噪功能没有令我们失望,正如我所说,它们可以说是最好的真无线耳机,可以消除我们周围的声音。QuietComfort耳机也适合拨打电话,并具有侧音功能(Bose称之为“自我语音”),可让我们在耳机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可以使用单个耳机,这点我感觉特别好。
GR III重新设计后的机背部分包括了一个首次出现在该系列上的3英寸触摸式LCD,使得自动对焦点的选择要比过去在GR II上更快、更容易。触摸操作的反馈不错,但菜单导航却因为图形用户界面并不是专为手指设计的而显得有点不方便。GR系列的老粉可能会想念过去型号上的自动曝光/对焦锁定和垂直摇杆开关。但新机的外形尺寸、大小和重量都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用于进行曝光补偿的摇杆控制仍旧直接位于你的拇指下方。
新机专业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提供了两个存储卡槽,其中一个是兼容UHS-II / v90标准的SD卡槽,另一个则是未来会增加对CFexpress标准支持的XQD卡槽。而如果在数据写入时存储卡舱门未关闭,相机的“卡锁”功能还会发出警示音提醒摄影师。在新机厚实的手柄中装着一个电量同样“厚实”的电池,依据使用模式、存储卡种类的不同和是否使用EVF或LCD,相机单次充满电后能够拍摄360到400张照片,而如果在节能模式下使用,拍摄张数则能够提升至约1100张左右。
在饱和的市场中,很难生产出设计独特、脱颖而出的耳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如此多的 Apple AirPods 的克隆,以及如此多的不起眼的产品被推出。对于 Jabra 来说,目标是创造时尚和优质的外观,而不过分显眼。Elite 7 Pro就是这样。这款耳机非常牢固地固定在耳中,它的形状经过优化设计,可以法轻松地贴合耳朵。IPX7 等级确保这款入耳式耳机能够在大暴雨中生存。整体轻巧的结构确保不会伸出太多。由于灵活的硅胶耳塞(也有其他尺寸),每个耳机也与耳道形成良好的密封。至于充电盒,长而扁平,可以轻松地放在口袋里。正面印有 Jabra 的标志,并带有手感舒适的涂层。
主动降噪,或称ANC,最初是为了给飞行员和乘客提供清晰度和缓解,以对抗雷鸣般的飞机发动机噪音。1989年,Bose发布了第一款商业化的主动降噪耳机,恰当地称为航空耳机。自从这款降噪设备问世以来,配备了ANC的个人音频设备已经席卷了市场,让用户从室友的不断烹饪到隔壁的建筑工作,都能屏蔽声音。ANC不能与被动降噪相混淆,后者更多的是指外界和你的耳朵之间的字面障碍,ANC利用先进的技术,通过一系列内置麦克风分析传入的噪音。这种声波输入被处理,本质上是一种反声音的产生,以消除它。虽然波形和相位的科学变得有点复杂,但你需要知道的是,带有ANC的耳机可以淹没,或至少调低大多数环境噪音。
首先上场的是富士新款中画幅镜头GF 50mm F3.5,在和富士GFX 50R中画幅相机搭配时,这支镜头能提供等效40mm的视角,算得上是一只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标焦镜头。另外,虽说F3.5的光圈算不上很大,但其也可以提供与全画幅镜头F2.8光圈相当的景深效果,而且作为一款中画幅镜头,GF 50mm F3.5真的设计得十分小巧,特别是当你考虑到GF 50mm F3.5采用的是9片6组的光学结构,其中包括一片非球面镜片,这种体积上的优势就更让人印象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