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OS R在DxOMark数据库的所有相机中排名第29位,其主要优势在于低光ISO,得分为2742 ISO,这一成绩可以在所有相机中排名27位,在佳能的全画幅相机中排名第5位,只落后于自家旗舰单反EOS-1D X Mark II相机0.2档(ISO 2742 vs 3207)。然而,EOS R的色深和动态范围依旧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但与其低光ISO性能一样,EOS R的这两项指标放在佳能传感器里倒是可以数一数二了。总的来说,EOS R的传感器还是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提升,特别是考虑其使用了全像素双核自动对焦技术,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传感器的动态范围。
另一方面,EOS RP也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像是令人愉悦的JPEG画质、优异的握持感、自身重量轻、具备良好的操控性等等。此外,强大的无线连接能力和紧凑的机身设计也为拍摄增添了便利性。而更重要的是,新机的自动对焦系统非常可靠,尽管一些竞争对手的眼部对焦系统可能更有效,但新机的瞳孔侦测也能够帮助用户更容易地拍摄出完美对焦的人像。不过,对于EOS RP,我们最大的保留意见还是出现在对于RF镜头的选择上,因为该系统的镜头目前数量还很有限,并且价格也十分昂贵。如果使用转接环转接EF镜头的话,我们倒是可以使用到各种类型、经济实惠的镜头,但代价是会增加一些体积。对于那些佳能的老用户来说,倒是可以将RP视为备机。只要充分了解它的局限性,你就会发现转接EF镜头会破坏RP原本快速且精准的自动对焦体验。
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是迄今为止松下推出的唯一一款未配备光学防抖功能的新型Lumix S镜头,因此镜头上也没有提供控制该功能的拨杆。不过,松下Lumix S1R相机自带的机身防抖系统,在搭配该镜头时可提供5.5档的防抖性能,除此之外,镜头还配备有一个橡胶材质的宽大对焦环。请注意,即使选择了自动对焦模式,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也能够提供全时手动对焦。在自动对焦方面,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镜头表现得非常迅速,在搭配S1R相机进行测试时,大约只需要0.05秒即可锁定拍摄对象。我们并没有经历太多的迟滞感,无论是在光线好或者光线坏的情况下,这只镜头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里都能够准确地对焦,这得益于S1R相机令人难以置信的-6EV弱光对焦能力。镜头的对焦马达几乎完全没有声音,使得其非常适合作为视频镜头进行使用。
索尼LinkBuds是我见过的最独特真无线耳机。它们是索尼第一款开放式入耳式耳机,这种设计让耳道完全自由地聆听周边环境,同时聆听音乐或接听电话。它们也是索尼迄今为止最小的无线耳机,比索尼WF-1000XM4漂亮得多。它们实际上非常小,以至于索尼采用了巧妙的控制来调整音乐播放。我们可以点击脸部以跳过曲目,更改音量和接听电话,这种体验真的很酷。它们也是索尼迄今为止最小的无线耳机,比索尼WF-1000XM4漂亮得多。它们实际上非常小,以至于索尼采用了巧妙的控制来调整音乐播放。我们可以点击脸部以跳过曲目,更改音量和接听电话,这种体验真的很酷。
为了确保FWD-02 Sport能够稳定地留在我们的耳朵里,阿迪达斯选择了翼尖式设计。这些硅胶翼尖是可拆卸的,盒子里有四组额外的翼尖,可以确保它们舒适地放在耳朵内。我尝试了几个尺寸,重要的是,在长时间的锻炼中,这些翼尖不会滑落或让人不舒服。阿迪达斯还使用硅胶耳塞来获得良好的声音密封,同样,总共有四套,以确保我们可以获得最佳贴合度。耳机本身在耳朵里感觉相对较轻。耳机的外表面有一个很好的抓地力,它们看起来非常结实。阿迪达斯为它们设置了IPX5防水等级,这使得它们能够处理一些汗水和小雨,但是市场上有一些具有更高IP等级的运动耳机,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和汗水。
在基础ISO时,尼康Z6的辨色能力和动态范围可与装载目前最好的2400万全画幅传感器的索尼A7 III、尼康D750和D610相机打成平手。至于和第二代与第三代高分辨率全画幅传感器的比较,Z6的排名则要落后于D810、宾得K1,以及D850和索尼A7R III,但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传感器具有较低的基础ISO,因而也具备了更宽广的动态范围。至于弱光ISO性能,目前除了宾得K1和索尼A7R III外,大多数高分辨率机型都无法匹敌Z6, Z6的信噪比与索尼A7 III非常接近。
由于像素数和功能上的相似,尼康Z7也被戏称为“无反版本的D850”,DxOMark的测试也证实了这一点。至少在传感器层面,Z7非常接近D850,其色深得分仅落后前辈0.1bit,动态范围落后0.2EV,而两者在弱光ISO的得分上也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此外,如上表所示,4570万像素Z7的分数非常接近4240万像素的索尼A7R III。虽然Z7在色深和动态上占得先机,但A7R III却能够输出更好的高感画质。与Z6相比,2400万像素显然会在高感上更有优势,而Z7的更高分辨率则有助于它获得更好的色深分数。
在大部分感光度范围内,尼康Z7的色深都非常接近D850和索尼A7R III。但是,D850色深的最大值为26.4bits,略高于Z7和A7R III的最大值。从技术上来说,这意味着D850的传感器能够区分出更多颜色,好在两者间只有0.1bit的差距,在实际拍摄中这种差距不大可能被看出来。在高ISO的设定下,Z7的色深成绩低于D850和A7R III。当我们把感光度设置为ISO 3200时,三部相机的表现都不大尽如人意,均低于在这个范围内设定的20bits的良好值。等到了ISO 25,600,虽然色深下降的更为明显,所幸Z7还是高于14bits红线的。
GR III重新设计后的机背部分包括了一个首次出现在该系列上的3英寸触摸式LCD,使得自动对焦点的选择要比过去在GR II上更快、更容易。触摸操作的反馈不错,但菜单导航却因为图形用户界面并不是专为手指设计的而显得有点不方便。GR系列的老粉可能会想念过去型号上的自动曝光/对焦锁定和垂直摇杆开关。但新机的外形尺寸、大小和重量都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用于进行曝光补偿的摇杆控制仍旧直接位于你的拇指下方。
当理光首次公布GR III的模型时,市场中是有一些担忧的声音的,特别是系列老粉比较担忧引入控制变化后所带来的影响。而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主指令拨盘和后部控制键都在期望的位置上,因此拍摄体验并不会有太大变化。虽然失去专用按钮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但我们发现调用并使用一些常用功能并没有什么障碍。新机的触摸屏使AF点的快速定位更加方便,但至少现阶段如果使用屏幕触控拍摄还是会有相当大的延迟。另外,即使使用了全新的对焦系统,GR III在对焦时还是会有明显的停顿感。当然,替代方案是使用Snap Focus将镜头聚焦在预定点,如果你是之前使用过GR系列相机的用户,那这可能已经成为你首选的拍摄方式了。
理光GR系列的忠实拥趸们可以说自该机2013年推出以来就在长久地等待着一款实实在在的升级款诞生,尽管2015年理光推出了GR II,但令人失望的是,该型号的最大升级内容竟是加入Wi-Fi功能。所幸的是,在四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在理光最新发布的GR III相机上见证到该系列的一次华丽蜕变。它不仅拥有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和重新设计的镜头,机身内的图像稳定系统及混合自动对焦系统也成为GR系列新的闪光点。 而更让粉丝们击节称叹的是,理光在不增加相机体积的情况下做到了这一切,并为广大街头摄影爱好者送上了大礼。
与F卡口的AF-S 24-70mm F2.8镜头相比,Z 24-70mm F2.8 S的体积减少了25%,自身重量也减轻了18%。 在实际对比后,我们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两者在体积上的差异。 即使没有安装FTZ转接环,AF-S 24-70mm F2.8镜头的前段也要显得更大一些。除此之外,两个镜头的多个差异中还包括了Z 24-70mm F2.8 S的变焦环更纤细。 两只镜头拿在手中的重量差异也很明显, Z 24-70mm F2.8 S更轻,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改变。
尼康在正式发布尼康Z7和Z6全画幅无反相机的时候,同步推出了三款镜头,尼康Z 50mm f/1.8 S便是其中之一。现在或许很多消费者并不会对f/1.8的镜头太感兴趣,但尼康在其宣传中声称尼康Z 50mm f/1.8 S这款镜头是一枚非常标准的标准镜头,因为这枚镜头能够提供卓越的分辨率、更低的像差以及不错的大光圈性能。与尼康同规格F卡口50mm镜头相比,尼康Z 50mm f/1.8 S镜头在光学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枚镜头采用能够减少鬼影和眩光的纳米结晶涂层,并使用了2枚低色散ED镜片和2枚非球面镜片,可以说新款Z卡口50mm镜头要比F卡口镜头复杂得多。显然,尼康也趁着发布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契机,完全重新设计了最新50mm标准镜头。
首先上场的是富士新款中画幅镜头GF 50mm F3.5,在和富士GFX 50R中画幅相机搭配时,这支镜头能提供等效40mm的视角,算得上是一只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标焦镜头。另外,虽说F3.5的光圈算不上很大,但其也可以提供与全画幅镜头F2.8光圈相当的景深效果,而且作为一款中画幅镜头,GF 50mm F3.5真的设计得十分小巧,特别是当你考虑到GF 50mm F3.5采用的是9片6组的光学结构,其中包括一片非球面镜片,这种体积上的优势就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这是 Elite 7 Pro 最擅长的之一。使用 改进的 6 毫米动态驱动器,每个耳机的内部都刻有一个声室,为低音提供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击空间。详细而富有表现力,我们将在我们认为自己熟悉的歌曲中挑选出新鲜的细节。它的立体声分体式决斗吉他为雷鸣般的贝斯律动提供了途径。这是 Elite 7 Pro 能够实现的高音和中音细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为强大的低端提供了自然的声音。它们是市场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真无线耳机之一,在开启主动降噪模式的情况下,充满电后,我们将获得 8 小时的续航时间,而充电盒可额外使用 22 小时,总共可播放 30 小时。
ANC最初只属于罩耳式耳机,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入耳式耳机开始加入这一有在试图系鞋带或脱外套时不小心扯掉一个耳机,这种便利性是难以比拟的。用的功能。与罩耳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旅行,在各种活动环境中佩戴也很舒适,因此,增加ANC功能是对一个已经很有用的设备的一次值得的升级。说到降噪耳机,无线当然是最好的方式。虽然仍有有线的选择,但带有3.5毫米耳机接口的手机越来越少。此外,离开手机接电话,通勤时把智能手机留在包里,再也不用担心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