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块主板设计是否优秀,温度控制能力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ROG MAXIMUS XI APEX的温度控制表现如何。在默认频率下,待机状态时的供电模组最高为37.7°C,在经过20分钟的Prime95拷机以后,最高温度为70.5°C。在南桥散热表现方面,我们使用高速U盘盒进行多次读写,随后记录主板南桥部分的温度,从结果来看,最高温度为36.8°C,表现良好。作为最新一代的APEX,ROG MAXIMUS XI APEX在外观设计以及做工用料方面都是非常豪华的,16相超强供电以及优秀的散热能力都让我们看到了这块主板的实力所在。相比前代使用的E-ATX版型,这次ROG MAXIMUS XI APEX将其改为了ATX将会适配更多的机箱,而华硕ROG的特色配件也是一样不少。
外观上,Gen10 Plus 是 HPE 系列有史以来最紧凑的微服务器设计,与上一代相比高度减半,可横放或竖放。机器尺寸:11.6 x 24.5 x 24.5 厘米,重量:4.23 kg。前置面板上,镂空的面板上镶嵌着亮绿色的金属 LOGO,印衬下显得格外好看。面板下方除了状态指示灯外,还拥有 2 个 USB3.2 Gen2 接口,可提供 10Gbps 速率 。后置面板上,拥有 4 个 i350 千兆网卡、1 个 VGA 接口、1 个 DP 接口和 4 个 USB 3.0 Gen1 接口,可提供 5Gbps 速率 。电源为 180W 外置电源,机器是欧版,标配美版和欧版两个插头,国内用户可自行购买更换为国标插头。
屏幕上盖采用磁吸式固定,通过触点方式连接,线材集成在上盖部分,采用 USB 2.0 九针接口与Micro USB 接口提供信号传输及供电,连接至附带 HUB 即可,连接方式非常的方便快捷,另冷头部分有散热风扇,可给到 CPU VRM 供电模组的周边部分进行散热。
灯效方面,我们看到了华硕在ROG MAXIMUS XI APEX上将RGB进行到底,主板上的几处RGB灯效加上各种RGB硬件,再配合AURA的神光同步,为RGB爱好者带来“观感上的性能提升”。这样一块为超频而生的主板,无论是追求极致性能,亦或是寻求灯效都不为过。但在搭配CPU的选择上,尽可能还是要选择Intel 9代i7和i9,以ROG MAXIMUS XI APEX的实力来说,不用上一块性能强大的处理器,的确是有些屈才了。如Z370 GAMER一样的包装,雷电般的三叉戟图案给视觉的冲击力十分强烈。内包装同样有logo,黑色显得低调。打开那个低调的盒子,露出我们今天评测的本体:影驰Z390 GAMER。相比Z370 GAMER的灰黑配色,这款的散热装甲使用了灰红的配色以及黑色的PCB,红色的线条有点像火焰,整体观感尚可,但是看久了感觉有点像京剧的脸谱。

追风者 G360A 的前面板采用1mm的精细金属MESH设计,能有效的提升透气性和防尘效果,金属面板表面经过塑粉高温溶解固化处理(就是粉末喷涂工艺),有效防止金属氧化。拆除面板后可以看到机箱标配的3个12cm ARGB PWM风扇,前面的风扇支架可拆卸设计,支持前置360mm冷排安装。追风者 G360A 机箱背面预留了12cm的风扇安装位,7槽位PCIE挡板拆除后可安装竖装显卡套件,当然默认是不配备竖装套件的,需要额外购买。追风者 G360A 的侧满采用完整无打孔钢化玻璃,金属包边,防止玻璃因孔位受力不均而导致易碎。两侧的侧板均使用手拧防丢螺丝固定。

网卡为AX211,最新最强的intelWIFI6E无线网卡,有线网卡用的是Marvell的10Gbps万兆网卡,属于是非常强力的网络硬件配置,这个体积的ITX主板没有这么强的网络配置,要插卡体积就超了,只有原厂NUC能达到。CPU-Z和cinebench的测试,非常强悍的单核能力保证了12700的日常使用体验不会很差,8p+4e核心设计的多核能力也不差,一些Vray的测试,这个机器的主要用途除了游戏之外,还有一些工作站属性,作为试渲染机来说这个性能也是合格的,硬盘m.2 pcie4.0速度和USB-A接口的速度都是达标的。

当然机箱在下单一个月之后就收到了,当时开箱看到实物之后,感叹到这用料相比大厂机箱也太舍得了吧,怪不得这么贵(bushi),随之就组装了机器,使用起来,但后来因为耐不住折腾的性格,就拆掉了,箱子也随之吃灰了一段时间。相对简约的情况下,更大化增加机箱的风道流通下机箱的体积是11升,船长给到了三个机箱版本,分别为三槽,v2b2版,普通版,这里选择的是普通版本+玻璃侧板307*140*251。由于机器本身仅支持240水冷。在配置功耗发热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这选择到一块微信MSI的Z490I 和一颗Intel 10600K,安装好水冷扣具以及硬盘后放置到机箱内部。

与其他可能部分阻挡周围环境的真无线耳机不同,通过LinkBuds可以轻松听到外界的一切。更不用说,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设计也具有突破性的舒适性,因为没有任何东西会粘在我们的耳道中。它配有五对不同尺寸的合身支持者,因此绝对有一双适合你的耳朵。一旦你找到合适的,Linkbuds几乎将始终与你同在。此外,LinkBuds具有防汗和防溅功能。因此,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佩戴它,从海滩到咖啡馆,没有一丝不适或担心。如前所述,“甜甜圈”设计意味着环境声音始终开启。因此,我们始终了解周围环境,例如不轨的骑自行车的人或不体贴的行人,而不会影响我们的聆听体验。

虎送吉祥,福禄双至!尊贵好礼登记即享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邮寄地址,以便我们为您准确寄送礼品。

(+86)
输入注册开户的手机号码
获取验证码
(+86)
填写收件信息,免费登记领取
礼品将于12月陆续包邮寄出
用户中心可查看寄送状态
专业服务关怀备至,打造最佳投资体验
CPU部分的冷头和通贩的H100x是一样的规格,方形扣具,灯效只是普通白光,并不是RGB。这种定位的主机没有全RGB虽然略显寒酸,但毕竟关上箱子RGB确实也没用。冷排会遮住内部所有的灯光效果,这也导致我在升级配置上直接舍弃掉了奢侈的RGB款配件。俯视机箱侧板。可以发现11代平台开始新一代的Corsair One,CPU冷排并没有占用全部空间,给下半部分的电源留出了自己的散热空间;SF750独自占用了下半部分空间。电源仓与主板仓之间,其实是希捷机械盘希捷 BARRACUDA ST2000LM015 1T的硬盘架,在这里讨巧地起到了隔离两个主要区域的作用。 卸下冷头,我们终于揭开了定制RTX3080水冷模块神秘的面纱。一体的散热器,上盖两个散热风扇,分别连接显卡PCB上两个风扇接口。这种连接模式也让人对这块显卡的具体规格有了初步的判断,Corsair One原装RTX3080 10G特写。相比错综复杂的CPU主板仓,卸下GPU整体并没有太大难度,显卡背面特写。相比前代,本世代显卡配备了金属背板。进入DDR6世代,这种设计还是有它的必要性的;卸下背板,一共6颗螺丝。果然在显存位置增加了导热硅胶。Corsair One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RTX3080的生产商有华硕与同德两家,官网的vBIOS也同时提供了2个版本。我这台机器的RTX3080,应该就是ASUS版本了。 主板没有搭载DEBUG灯,取而代之的是一样叫做EZ Debug LED的东西,对比起传统数字式DEBUG灯哪个更好用就见仁见智了。除了PCI-E槽中间夹着的2280槽,在CPU下方也有一条支持22110规格的M.2固态硬盘插槽。拆开供电MOSFET上方的散热片,我们就看到了这块主板的供电区域真容了,说实话那块散热片还是有点割手的。供电部分使用了两上两下的设计,总共有4处,而核显供电则缩成了一上两下,不过你以为这块主板就只有5相供电了?翻开背面看,每相供电下都装备了一个倍相芯片,总共就是10相供电。值得一提,这块主板也是有灯的,不过这个灯的地方就不是很明显了,聊胜于无吧。高级模式做得像简易模式,但是功能又非常齐全,带图标的选项标识也非常易认。 由于这台机器国内折腾的人比较少,这里的拆解内容,应该少有的比较详细的版本了。趁着分解Corsair One,升级了12代平台,直接和最高配置i300看齐。不过因为个人操作系统需求,特别定制AMD RX6900 XT显卡散热模块替换Nvidia RTX3080,并且借助OpenCore,把主机彻底“黑”掉,实现黑帆+黑苹果的体验。这台Corsair One从飘扬过海,初露端倪,到现在被从内部彻底摸透,并升级替换了大部分零件。Corsair One虽然是的一体主机,但还是给拆解做了很好的设计。机箱拆解的方形按键位于机箱背面上部,用力按下即可开启拆解之旅。
通过HWiNFO64参考的传感器参数,处理器温度平均88.7度,封装功耗平均99W;显卡平均温度80度,平均功耗稳定在200W上下。显卡温控表现不错,处理器温度略有些高,顶部和底部分别再增加一块风扇,整体表现应该会更好些。机箱表面温度以及显卡发热温度参考红外测温仪,机箱表面最高温度33.8度,出风口最高温度45.4度,显卡表面最高温度53度。综合来看显卡散热控制的不错,处理器因为显卡的原因,吃冷风相对较少,后期可以通过增加两把散热风扇去进一步调控温度。乔思伯D30是一款比较中规中矩的白色M-ATX机箱,兼容性很强,支持240水冷和旗舰风冷,白色外观适合小清新风格的用户。正面侧面都简洁明了,前后面板均为喷砂工艺的铝镁合金,手感很好,不过整体框架结构略有些单薄,侧板倒是用料十足。
C面同样是商务雅致风格的的纯黑设计,表面为手感细致的喷涂工艺。右侧一枚独立的电源按钮,集成了指纹识别。键盘为标准键位尺寸键盘,并附带小键盘的全键设计。键程为1。4mm,全键无冲,整体手感良好。四枚方向键做了斜条纹加强手感,Alt和Ctrl中间添加了一枚可自定义快捷按键。控制设置菜单则可以对旋钮,可编程按键所对应的在每个程序上应用的单独功能或快捷操作。每个程序都还可以单独对转盘的快捷功能添加自定义组合键位设置。对于系统本身的适配,可以实现对音量大小,屏幕亮度,上下滚动,应用切换等日常功能的快捷操作。专业性软件方面,以广泛使用的Adobe系列应用为例,大部分均进行了适配。最被常用的Photoshop,预设了不少的操作模式,用户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添加。如笔刷等需要多种操作的动作,还可以设置为折叠菜单进行归纳,需要的时候通过二次按压进行呼出。图层缩放等功能也是非常实用的常用操作。PR作为广泛使用的视频剪辑软件自然也是适配的。
对A卡优化比较好的极限竞速系列,最高画质下平均帧率可以达到183帧,降低画质能到230帧,基本是达到了2k高刷电竞的天花板了。古墓丽影:暗影平均帧率117; 孤岛惊魂5:平均帧率148;战争机器5,平均帧率89;刺客信条:奥德赛,平均帧率88。如果适当降低下画质,大部分不支持FSR的游戏也可以跑满高帧率,不过目前算上1.0和2.0版本,也有100多款游戏支持了,后续我更期待2.0版本的更快速的普及开来。这对于玩家们来说,就是直接免费提升的性能,游戏市场也有更多的可能。AIDA64拷机测试,运行时长31分钟,主板温度稳定在52度,CPU温度稳定在90度,希捷酷玩530温度稳定在41度。
过去的十多年里,有关Intel将重回独立显卡市场的消息从未间断,但相关的产品却无一例外地胎死腹中。尽管这样重复的历史随着2020年末Intel正式面向OEM出货代号名为DG1的Iris Xe MAX专用显卡宣告结束,且Intel随后又在2021年宣布Arc(锐炫)显卡品牌。但台式机相关的独立显卡产品似乎又陷入难产之中。当大家逐渐开始怀疑Intel又要重回老路的时候,2022年中,Intel与自家显卡产品的首家核心合作伙伴,一家名为GUNNIR蓝戟的新锐国产厂牌携手,正式推出并在中国市场发售了定位主流入门型的Arc A380独立显卡。其基于Intel新一代Xe HPG架构,,采用TSMC N6(6nm)工艺,芯片型号名为ACM-G11,拥有2组Render Slice,对应8个Xe-core和8个光追单元。搭配96bit GDDR6显存,PCIe 4。0 x8接口界面,编解码支持度上则是搭配了2个可支持包括H。264, H。265, VP9和AV1格式在内,最高8k60 12-bit HDR解码和8k 10-bit HDR编码的Xe媒体引擎。
操作过于频繁,请拖动滑块完成校验,再重新提交验证码。